http://www.hteacher.net 2021-12-20 15:3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故正确答案为C。
选项A,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与题意不符,因此排除。
选项B,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选项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动力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教育的传统领域,导致教育中的新与旧、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斗争,最终促成教育的革新与发展;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与题干不符,因此排除。
综上所述,故本题选C。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生产劳动 D.教育与政治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提出来的关于分工的思想。孟子认为分工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分工,使人分居不同的职业,尽其所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相互交换其劳动,“以羡补不足”。题干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意思是: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因此,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A,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典型的代表人是杜威,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B,在古代社会,教育与经济是相脱离的,典型的代表就是孔子的樊迟问稼。
选项D,教育与政治相结合常考的是学记中的原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的便是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与题干不符,因此排除。
综上所述,故正确答案为C。
6.张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电脑打字时发现,学生练习电脑打字半个月以后,成绩一度停顿下来,虽有练习但成绩不见提高。这一现象证明了技能形成中的(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消退现象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在新的动作组织体系还没有建立之前,往往会出现一个进步暂时停顿的时期。高原现象的出现,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高度的水平线上而不上升,有时还有下降的趋势。题干中,学生在练习打字半个月后,出现成绩停顿,不见提高的现象,则为高原现象。C选项正确。
A选项,抑制是大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之一,是与兴奋对立的状态。其表现为兴奋的减弱或消失。与题干不符,排除。
B选项,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挫败、阻挠、失意之意。当某一项行为遇到阻碍没有依照当事者的愿望,达到预定的目标时,他所感受到的失望、不满意、沮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选项,消退现象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故正确答案为C。
7.如果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景,从而使同类行为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频率增加,称之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斯金纳的强化规律,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正惩罚: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惩罚: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选项A,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因此排除。
选项C,正惩罚: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惩罚: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因此排除。
选项D,消退,指的是不给予任何强化物,与题干不符,因此排除。
根据题干的描述,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使行为频率增加属于负强化,故本题选B。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特岗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及解析20
下一篇: 特岗美术教师考试易错考点外国美术史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