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学习理论试题

http://www.hteacher.net 2021-12-20 15:42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在多次听过大灰狼假装兔妈妈,闯进小白兔家里,想吃小白兔的故事后,一听到大灰狼就感到憎恶。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是幼儿发生了(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态度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

2.小红因为小时候被猫抓伤过,从那以后她对那些具有爪的动物都十分惧怕。这种现象属于刺激的( )。

A.抑制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3.狗被训练对某一声调的铃声做出条件反应后,它也会对不同声调的铃声做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 )。

A.无条件反应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4.小学生小夏最近学习了“未”这个字,老师告诉小夏这个是“未来”的“未”,于是小夏最近无论是看到“未”字还是“末”字,头脑中马上想到的都是“未来”这个词,这种现象属于( )。

A.保持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5.不少儿童因在学习中遭受失败、侮辱、惩罚,甚至虐待而对学校产生畏惧和逃避情绪。这种现象可以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 )来解释。

A.条件反射的获得 B.条件反射的消退

C.条件反射的泛化 D.条件反射的分化

6.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一个月不准他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7.教师对上课守纪律的同学进行表扬,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等属于( )。

A.获得 B.消退

C.强化 D.回避

8.临近下课,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这时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少布置课下作业。”于是那些学生又接着认真听课了。在这里,该老师采取的措施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9.孩子不会游泳,但通过模仿观察也可以学会游泳。这就是( )。

A.机械学习 B.强化学习

C.观察学习 D.发现学习

10.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 )。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观察学习 D.有意义学习

11.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下列体现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是( )。

A.身教胜于言教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2.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3.李老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授。他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下列选项不属于当代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包括( )。

A.知识观 B.德育观

C.学习观 D.教学观

15.关于建构主义教学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得的

B.个体与知识的不断互动来建构的

C.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D.知识是靠传授来获得

16.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先行预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这体现出学习规律中的( )。

A.发现律 B.效果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

17.以学生已有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中“生长”出新知识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8.语文课上一个学生偷偷地冲着曾老师做鬼脸、吐舌头,曾老师故意装作视而不见,不予理睬,该生自觉无趣,逐渐安静了下来。曾老师这样做是基于( )。

A.认知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能够有效解释这一现象的学习理论是( )。

A.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0.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饿猫打开迷笼实验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认知—目的说 B.认知—发展说

C.联结—试误说 D.顿悟说

21.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会强大,如果不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少,这种观点是( )中的练习律。

A.尝试—错误说 B.经典条件反射

C.操作条件反射 D.完型—顿悟说

22.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

A.强接 B.顿悟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23.一名教师看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扮鬼脸却没有理睬,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这位教师这样做依据是( )。

A.泛化 B.分化

C.消退 D.强化

24.一位教师抱怨道:“这些学生我根本不想把他们管那么严,可是越给他们自由,他们就越不像话!”对于学生这种“越不像话”行为的出现可用行为主义的( )观点来解释。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25.教师经常运用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这体现了桑代克学习理论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分类。态度的学习是指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题干中,幼儿听了大灰狼的故事,对大灰狼感到憎恶,态度发生了变化,属于态度的学习。故本题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泛化。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分化是指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如题干所述,之所以对有爪的动物也产生了惧怕反应,是因为有爪的动物和猫爪很相似,小红难以区分。故本题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泛化。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题干中“对某一声调的铃声做出条件反应后,它也会对不同声调的铃声做出反应”符合泛化含义。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泛化。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分化是指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无论是看到“未”字还是“末”字,头脑中马上想到的都是“未来”这个词,这种现象属于泛化。故本题选D。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泛化。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题干中,儿童在学习中遭受失败、侮辱、惩罚,进而对学校产生畏惧和逃避情绪,属于泛化。故本题选C。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惩罚。斯金纳把惩罚划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的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负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撤销一个喜欢的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题干的父母通过撤销孩子喜欢的肯德基来惩罚打人的行为,属于负惩罚。故本题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强化。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题干中教师对上课守纪律的同学进行表扬,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等属于正强化。故本题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负强化。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题干中老师通过“少布置作业”使学生“认真听课”属于负强化。故本题选B。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题干中的孩子通过观察他人学会游泳符合观察学习的定义。故本题选C。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更多地受观察学习的影响。故本题选C。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替代性学习也叫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A强调的是模范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别人进行学习,体现了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B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C强调的是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D强调的是不可轻视他人,保持学习他人的心态。故本题选A。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观: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认知主义学习观: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人本主义学习观:学习本质的是人的自我实现。题干的说法符合建构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B。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故本题选B。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包括: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故本题选B。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建构主义教学观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1)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化和改造。(2)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故本题选D。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准备率。准备律在试误过程中,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反之,当这一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则感到烦恼。故本题选D。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故本题选C。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曾老师的做法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消退规律。消退就是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会降低。故本题选B。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而进行学习,即通过榜样进行学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强调榜样示范的重要性,属于社会学习理论。故本题选D。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通过饿猫打开迷笼实验,得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通过尝试错误,在刺激情境(S)与反应(R)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即提出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故本题选C。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在试误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条教学原则,分别为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练习律是指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故本题选A。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发现法是指用学生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故本题选D。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消退。消退是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题干中教师对学生做鬼脸的行为没有理睬属于消退。故本题选C。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强化。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他提出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题干中教师越给自由,学生越不像话,是因为学生得到了的自由正强化了他们不像话的行为。故本题选A。

2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根据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题干中教师经常运用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属于效果律。故本题选C。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资格考试公告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报考条件

教师资格准考证打印

责任编辑:张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趋势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生心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行为主义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皮亚杰的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记忆的过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主任工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