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enzhen.hteacher.net 2019-03-21 13:27 深圳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模式中的民主管理模式。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故此题选择C。
2.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故本题选择A。
3.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故选B。
4.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 )
A.加涅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答案:D
5.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故此题选择A。
6.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困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家及其代表思想。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即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都有重要体现。题干中描述的是学思结合的思想。故此题选择B。
7.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
D.说理教育模式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中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指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费尔。故此题选择D。
8.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主要的教育家及其代表思想。其中赫尔巴特被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科学教育学之父。其主要代表思想有1.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3.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4.教育性教学原则;5.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故此题选择B。
9.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主要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品。其中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为《民主主义教育》。杜威的主要思想有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故此题选择D。
10.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答案:B。
1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答案:C。
1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即高中阶段
D.青年期
答案:C。解析: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故选C。
13.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答案:D。题干中“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教师的有意安排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的有效途径。
14.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答案:B。解析: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为学生的人身权,学校教师应尽到特殊的保护责任。故选B。
1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答案:B。解析: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故选B。
1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
A.权利
B.威严
C.
D.人格力量
答案:D。解析:教师威信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取决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故选D。
1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答案:D。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到世纪生活,故选D项实践性课程。
18.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 )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答案:A。解析: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儿童)中心课程、和社会中心课程。故选A.
19.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C。解析:课程目标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关键准则。故C。
20.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答案:C。解析:智力一般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思维力是其核心。故选C。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3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